全球首开源NoC产权问世 加速RISC-V发展
5月23日,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以下简称“开芯院”)宣布了一项重要里程碑,他们在2024年5月21日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向其会员单位发布了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片上互联网络(NoC)知识产权,被命名为“温榆河”。这一创新标志着开芯院在推动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上取得了显著突破。
NoC作为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除了处理器核心之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市场上的NoC技术主要由ARM独家供应,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RISC-V处理器的广泛应用。开芯院在过去的18个月里,投入了大量精力,成功开发并验证了一个支持64核互联的NoC IP,这为RISC-V生态系统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温榆河”NoC IP已具备商业交付条件,企业可以对其进行评估,以期将其集成到自己的RISC-V处理器设计中,从而打破原有的技术垄断,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此次发布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超过20家RISC-V芯片企业的近100名工程师参与,显示出业界对这一成果的高度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于2021年12月6日发起成立了开芯院,目标是加速RISC-V生态系统的发展,计划到2025年建立初步的开源芯片技术体系,并在2030年成为全球RISC-V产业的领先中心。目前,开芯院官方网站虽然展示了“香山”高性能处理器核的相关信息,但关于“温榆河”NoC的详细资料还未公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也是“香山”RISC-V开源处理器主要开发者包云岗解释说,高端处理器芯片通常包含两个核心组件:CPU核心和NoC。其中,“香山”处理器核代表了高性能计算的核心,而NoC则是连接多个处理器核的复杂网络,如ARM的CMN系列。当前,NoC设计的难度极高,特别是在处理缓存一致性问题上,全球范围内鲜有竞争者,而ARM的解决方案价格高昂且存在严格限制。
开芯院通过“温榆河”项目,不仅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还在新一代NoC的研发上迈出步伐,旨在与“香山”核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并更好地支持AI加速器的互联和扩展。包云岗表示,期待更多的企业加入和支持这一开源创新。
“温榆河”这个名字来源于北京市东北部的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它曾是古代漕运的重要通道,象征着开芯院在推动技术创新上的持久和深远影响。在2024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包括“香山”在内的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被公布,展示了中国科研力量在RISC-V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科研人员还在开发开源DDR控制器,进一步丰富了开源芯片技术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