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C崛起:产业链重构与微软英特尔新竞争格局
全球供应链的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一些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始出现松动。其中,电脑产业似乎透露出显著的转型信号,AI PC(人工智能个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尤为引人注目。AI PC被定义为具备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和至少40万亿次每秒(40 TOPS)运算能力的设备,这一标准由微软操作系统设定。
历史上,微软与英特尔的Wintel联盟主导了PC市场长达四十年。然而,如今,这一联盟的稳定性正面临挑战。英特尔,作为行业的长期领导者,正面临着来自老对手AMD的强有力竞争,以及新兴的ARM架构的冲击,如苹果公司的M系列芯片。苹果凭借其在手机领域的自研芯片成功,已证明在笔记本电脑市场,AI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除英特尔之外的选择。
高通也加入了这场竞争,其专为AI设计的骁龙X Elite芯片展现了强大的性能,并抢占了先机。这导致基于ARM架构的WoA(Windows on ARM)系统在AI PC领域发起攻势,微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英特尔的地位正面临下滑。
AI PC的崛起不仅改变了硬件层面的生态系统,软件应用也发生了剧变,AI助手软件如Copilot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生产力时,中国市场的应用却受限于技术限制,与全球其他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
AI PC的供应链转变悄然进行,核心芯片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x86和ARM架构的美国厂商之间,涉及CPU、GPU和NPU。存储器市场,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占据主导,美光和铠侠也是有力竞争者。外围部件如音频、视频、散热等则由中国台湾企业主导。
品牌竞争方面,联想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地位,而小米等厂商虽然生产AI PC,但在全球市场份额上难以突破。PC市场的分布与手机和汽车有所不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PC市场,而中国则位居第二。
供应链的迁移始于对安全性的担忧,尤其是在2018年关于恶意芯片的报道之后,服务器制造商开始将生产转移到越南和墨西哥。尽管这些指控后来被证实不实,但它们加速了供应链的调整。
AI PC的芯片成为关键变量,其位置的变化可能导致PC产业的重大变革。由于高性能AI芯片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曾是全球90%PC生产的事实已成为历史。同时,品牌商的迁移也将影响芯片销售的分布,例如英特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因制造转移而可能减少。
作为知识工作者的重要工具,笔记本电脑的行业演变快速且复杂。据摩根士丹利预测,AI PC在2024年的渗透率仅为2%,但到2028年,这一比例有望激增至84%,显示出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变革速度。
AI PC催生了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但其形态和地理分布的断裂特征明显。这一产业的发展重心将更多地转向海外,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如何适应并从中受益,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重要问题。在海外市场的观察中,关于AI PC产业的未来发展,目前仍留有许多未知的答案。